在线炒股按月配资 纠结的欧洲
上证导读在线炒股按月配资
对华经贸,欧洲最近有点迷失,有点纠结。应对美国压力,欧洲需要自主和理性。
6月24日,欧盟宣布在第14轮对俄制裁中再次列单中国企业。对此,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这一做法有违中欧领导人共识精神,对中欧经贸关系造成负面影响。
针对中欧当前出现的贸易摩擦局面,商务部新闻发言人21日表示,欧方不断升级贸易摩擦,并可能引发“贸易战”,责任完全在于欧方。
仅2024年以来,欧方就密集出台了31项对华贸易投资限制措施,其中贸易救济措施25项,还对华发起了外国补贴条例(FSR)调查、国际采购工具(IPI)调查,严重干扰中欧经贸合作。
此外,欧盟委员会近日宣布,拟从7月4日起对自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加征17.4%到38.1%的临时关税。中国政府坚决反对,并做出明确回应。
不过,就在上周,欧方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一事出现新动向。
22日,中国商务部部长应约与欧盟委员会执行副主席兼贸易委员东布罗夫斯基斯举行视频会谈。双方商定,就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案启动磋商。
也是在这个周末,德国副总理兼经济和气候保护部部长哈贝克对中国进行了访问。外界普遍认为,哈贝克此行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为当下的中欧经贸摩擦“降温”。
合则两利,斗则两伤。事实上,中国电动车产业的发展就是良性竞争和开放合作的产物。在电动汽车领域,中国政府尊重市场经济规则,让众多车企同台竞技。
匈牙利外交与对外经济部部长西雅尔多·彼得在脸书上播出的一段视频讲话中指出:“未来一段时间,我们将继续努力确保欧盟和中国之间不会发生关税战,不打贸易战,而是开展互惠互利的经济合作……关税战、贸易战将危及数十万欧洲就业岗位。”
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6月23日在《欧洲应对中国冲击:抱紧中国》一文中指出,欧洲官员在很大程度上支持宁德时代等中国电池制造商投资欧洲,也欢迎中国电动汽车生产商投资欧洲,包括比亚迪在匈牙利的投资以及奇瑞在西班牙的投资。
欧盟第14轮对俄制裁列单中国企业
商务部回应:强烈不满、坚决反对!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欧盟第14轮对俄制裁列单中国企业事答记者问。
问:6月24日,欧盟宣布在第14轮对俄制裁中再次列单中国企业,请问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答:欧盟不顾中方多次交涉和劝阻,一意孤行,在第14轮对俄制裁中再次列单中国企业,这是没有国际法依据和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中方对此强烈不满,坚决反对。这一做法有违中欧领导人共识精神,对中欧经贸关系造成负面影响。中方敦促欧方从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大局出发,无条件停止列单中国企业。中方将坚决维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商务部:中欧贸易摩擦责任完全在于欧方
新华社北京6月21日电题:商务部:中欧贸易摩擦责任完全在于欧方
新华社记者唐诗凝、谢希瑶
针对中欧当前出现的贸易摩擦局面,商务部新闻发言人21日表示,欧方不断升级贸易摩擦,并可能引发“贸易战”,责任完全在于欧方。中方希望欧方落实好双方领导人达成的共识,按照世贸组织规则,通过对话协商妥处分歧,回到中欧正确相处之道,避免贸易摩擦升级失控。
有记者问,近期有媒体报道称,中方宣布对欧盟产猪肉等发起反倾销调查,是对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初裁披露的反制,欧方各界担心贸易摩擦升级,或引发“贸易战”。请问对此有何评论?
这位发言人表示中方注意到有关报道,并强调对于中欧当前出现的贸易摩擦局面,中方是不愿看到的。中方始终秉持双方领导人共识精神,在双边会见、世贸组织第13届部长级会议(MC13)等多双边场合,通过会见、会谈、通话、信函等各种方式,不断向欧盟机构及成员国阐明中方立场,展示开放合作态度,明确要求通过对话协商妥善解决问题。中方始终遵循世贸组织规则,审慎克制使用贸易救济措施。
“令人遗憾的是,欧方不断挑起贸易争端。”这位发言人说,仅2024年以来,欧方就密集出台了31项对华贸易投资限制措施,其中贸易救济措施25项,还对华发起了外国补贴条例(FSR)调查、国际采购工具(IPI)调查,严重干扰中欧经贸合作。欧方不断升级贸易摩擦,并可能引发“贸易战”,责任完全在于欧方,至少欧方有“三个没有”做到。
一是领导人共识没有得到落实。中欧双方领导人在深化合作、妥处分歧方面一直有着广泛共识。习近平主席多次强调,中欧应该加强战略性沟通,以建设性对话增进理解、妥处分歧。欧方领导人也多次表示高度认同,希望与中方加强交往对话,开展更多互利合作。此次欧方反补贴调查中,欧方无视双方领导人达成的重要共识,罔顾客观事实,不顾中方多次严正交涉,预设调查结果,裁出不当税率,损害双方企业利益,破坏中欧经贸合作大局,影响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合作。
二是世贸组织规则没有得到遵守。从目前各方反馈的情况来看,欧委会在没有产业申请的情况下,以保护本土产业为由,自主发起对中国的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证据充分性和调查正当性不足;调查过程中,预设调查结果,不当使用反补贴调查工具,未按规则和既往实践抽取样本;调查结果出台前的预披露显示,欧委会完全无视中国企业配合调查所提供信息,人为捏造和夸大所谓的“补贴”项目,违规裁定高额税率。上述做法严重违背世贸组织开放、公平、非歧视原则和多边合作精神。
三是企业合法权益没有得到保护。此次欧方反补贴调查中,对中国企业进行恐吓、胁迫施压,以认定惩罚性高额税率相威胁,要求提供过于宽泛的信息,很多涉及商业敏感信息和企业核心秘密,窥探中国企业商业秘密和知识产权。欧方暗箱操作,隐匿欧盟生产企业信息,不及时、不完整披露盟内产业受损评估,挤压中国企业问卷填答时间,侵蚀中国企业的知情权和抗辩权。欧方不公正地预设结果,以目标导向选取抽样企业,排除出口量最大的企业,扭曲调查结果,无视企业提交的抗辩意见和证据材料,损害中国企业的正当经营权和公平竞争权。
“欧方的做法是典型的保护主义,中方维护自身正当合法利益的决心坚定不移。中方希望欧方能够言行一致、相向而行,落实好双方领导人达成的共识,照顾双方合理关切,按照世贸组织规则,通过对话协商妥处分歧,回到中欧正确相处之道,避免贸易摩擦升级失控,共同推动中欧经贸合作行稳致远。”这位发言人说。
与中方通话后,他对华表态
据俄罗斯卫星社网站6月26日报道,匈牙利外交与对外经济部部长西雅尔多·彼得在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通电话后表示,匈牙利在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期间将促进欧盟与中国经济合作的发展,因为这可以提高欧洲因对华贸易限制和惩罚性关税受损的竞争力。
西雅尔多在脸书上播出的一段视频讲话中指出:“未来一段时间,我们将继续努力确保欧盟和中国之间不会发生关税战,不打贸易战,而是开展互惠互利的经济合作……关税战、贸易战将危及数十万欧洲就业岗位。”
据他介绍,欧洲对中国汽车行业的限制不仅会带来竞争力问题,还会引发环境保护问题,因为中国在电动汽车方面的进步可能会加速欧洲的“绿色转型”。
他补充指出:“最近一段时间,欧洲的竞争力大幅下降,我们认为发展与中国的经济合作将在恢复竞争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如果欧盟能在未来与中国开展更紧密和更有效的经济合作,而不是采用基于意识形态的方法,那么欧盟将在经济上取得成功。”
此前,匈牙利总理欧尔班·维克托表示,匈牙利打算在7月1日开始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期间发起一项“欧洲竞争力公约”,因为竞争力下降是当前欧洲的主要问题。
“与美国不同,欧洲‘抱紧中国’”
“欧洲并没有像美国那样,而是选择‘拥抱中国’。”这是为什么?
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6月23日在《欧洲应对中国冲击:抱紧中国》一文中对欧洲的选择进行了分析。文章摘编如下:
面对目前正在发生的中国冲击,欧洲并没有像美国那样,简单地对中国进口商品设置更高的贸易壁垒,而是寻求另一种选择:铺开红毯欢迎中国。
欧洲官员在很大程度上支持宁德时代等中国电池制造商投资欧洲,也欢迎中国电动汽车生产商投资欧洲,包括比亚迪在匈牙利的投资以及奇瑞在西班牙的投资。
根据德国墨卡托中国研究所和荣鼎咨询公司的数据,近年来受欧洲加强审查影响,中国对欧洲企业的收购大幅减少,不过绿地投资——即新建企业或工厂——却迎来快速增长。
欧盟监管机构本月表示计划对中国进口汽车征收相对温和的关税——与拜登政府近期宣布的对中国汽车征收100%的关税相比,欧盟的最高税率不到前者的一半。
对欧洲和中国来说,进行更密切合作是对特朗普可能重新入主白宫的对冲措施。
特朗普已表示,要对美国进口的所有商品全面征收10%的关税。这相当于威胁欧洲不要完全跟美国站在同一阵线。
如此一来,欧洲与中国的产业科技纽带有望变得更加紧密,而与美国之间的纽带将进一步削弱。中国汽车品牌将在欧洲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不会在美国发挥影响。
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雅各布·柯克加德说,欧盟的态度是“承认中欧产业综合体的存在”,同时“明确鼓励”此类综合体的发展。
荣鼎咨询公司的欧中问题专家诺亚·巴尔金说,这给欧洲带来了风险,“如果欧洲汽车产业仍然与中国深度融合,而美国汽车产业与中国完全脱钩,很可能导致欧盟与美国之间的关系紧张”。事实上,欧洲对美国的出口是对中国出口的近两倍。
为什么要冒这个险?欧洲汽车产业通过合资企业的形式与中国汽车产业深度交织,这些合资企业在中国市场占有很大份额。德国大众汽车约三分之一的销量和大部分利润均来自中国市场。
此外,一旦全球贸易体系崩溃,欧洲的损失将比美国更大。意大利前总理马里奥·德拉吉在本月的一次演讲中说,欧洲的制造业就业岗位是美国的2.5倍,而且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制成品用于出口,而美国的这一比例仅为五分之一。
制造业占欧洲总产出的15%,这一比例在德国达到18%,而在美国仅为11%,这反映出欧洲在高科技工程工具和机械方面的专业化。但在那些中国过去需要从欧洲采购的产品领域,中国自身的竞争力正在不断增长。中国企业目前生产的工业机器和设备比美国、德国和日本加起来都要多。
此前中国曾欢迎外国投资,将其作为引进新技术的一个途径。巴尔金说:“现在我们的处境是,欧洲热衷于从中国引进技术,技术转让换了个方向。”
一些分析人士说,允许中国汽车制造商在欧洲发展可以鼓励更多人转向电动汽车,鼓励政府建设充电基础设施,从而有利于欧洲车企。另一个优势是,美国电动汽车市场可能会落后于欧洲和中国,技术更差,价格更高。
新华网财经观察丨中欧经贸可否实现良性互动?
近日,欧盟委员会宣布,拟从7月4日起对自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加征17.4%到38.1%的临时关税。中国政府坚决反对,并做出明确回应。欧盟委员会为何执意对华加税?该措施落地将带来哪些后果?中欧经贸可否实现良性互动?
欧盟反补贴调查和加征关税是政治选择的结果
2023年10月,欧盟委员会决定对进口自中国的纯电动载人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然而这场持续半年多的反补贴调查存在严重问题。一方面,调查并非出于欧盟产业的申请,而是欧委会自行发起,明显违反市场意愿。另一方面,欧委会在抽样中排除了出口量靠前的欧美企业,只选择中国本土企业进行调查。这暴露出反补贴调查不仅预设了结果,而且实行了“双重标准”,其本质是将调查工具武器化、政治化,以所谓“公平竞争”之名破坏真正的公平竞争。
事实上,欧盟的反补贴调查和加税举动恰恰暴露了其惧怕公平竞争的心态。燃油汽车工业是欧洲传统优势产业,而近年来,中国电动汽车在欧洲市场飞速发展,据欧洲研究清洁能源交通的专业机构T&E测算,去年欧洲销售的电动汽车中近五分之一是在中国制造的,到2024年底,这一比例有望达到四分之一。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欧盟本土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转型步伐相对较慢,难以满足消费者需求。因此,欧盟企图通过滥用贸易保护主义,给中国汽车产业设置障碍,缓解自身竞争压力。
从深层次看,加税做法也是欧盟经济增长乏力,深层次结构性矛盾外部化的一种表现。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对外经济研究所新兴经济体研究室主任李大伟分析认为,这几年欧洲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导致保守主义抬头,欧洲政局右倾趋势日渐明显。政客为获得选民支持,将社会矛盾外部化,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品这次便充当了欧盟保守主义政策所针对的对象。
李大伟认为,欧盟的决定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受到来自美国方面的压力影响。美国财政部长耶伦5月访问德国时,曾敦促欧盟在应对所谓的“中国产能过剩”问题上与美国步调一致。欧盟委员会随后做出反应,跟随美国出台关税措施。欧盟的做法似乎更符合美国的地缘政治战略,而非欧洲汽车产业的利益。
加税让谁最受伤?
欧洲车企高度依赖海外市场,每年创造近千亿欧元贸易顺差,2023年德国乘用车总产量约为410万辆,其中约四分之三用于出口。这种情况下,欧盟加征反补贴税,能提振欧洲汽车产业和经济增长吗?答案是否定的。
首先,加税必然损害欧洲消费者利益。李大伟表示,从历史上的贸易争端看,加征关税必然导致产品价格上涨。对欧洲消费者而言,不仅进口自中国的新能源车将涨价,其他国家的车企也会借机涨价。比如,在欧盟宣布拟对华加征关税后,特斯拉就宣布在欧洲上调产品售价。贸易保护主义无法降低产品价格,这使得欧洲消费者“很受伤”。
其次,加税必然对欧洲汽车产业产生巨大冲击。近期,作为被“保护”的对象,大众、宝马、奔驰等欧洲主要车企集体发声反对欧盟对华加税。对此,李大伟表示,对华加税表面上看会减轻欧洲车企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但良性竞争是市场竞争的本质,只有通过良性竞争,企业才有动力不断改善技术,不断扩大自身市场占有优势。并且在全球化大背景下,任何国家的产业链都不可能独自存在。欧洲的车企需要中国的市场,也需要与中国在上下游、联合研发等领域全方位合作。“当前欧盟采取的贸易保护主义行径,不仅保护不了欧洲企业,还会遏制欧洲车企的研发动力,并削弱欧洲车企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这就是欧洲车企反对加税的原因。”李大伟说。
当然,欧盟的贸易保护主义做法短期内也会对我国车企带来一些消极影响,但从长期看反而会激励我国新能源汽车进一步加强研发,增强产品核心竞争力。李大伟表示,中国车企的竞争优势在于掌握了新能源技术革命的竞争优势,比如比亚迪产品之所以受欧洲消费者欢迎,主要还是其设计和技术理念更符合消费者的要求。
历史早已证明,短视的贸易保护主义“保”不出真正繁荣强大的产业。11年前,欧洲曾把太阳能制造业作为发展重点,企图通过提升关税,促进本土光伏产业发展。但这一政策的结果适得其反,欧洲市场被别国企业占领,许多工厂破产、库存积压严重。
殷鉴不远,欧盟如不吸取教训,继续“因噎废食”,其市场参与方、企业和消费者都将深受其苦。
双方交锋的前景如何?
早在今年1月,中国启动了对原产地在欧盟的高度数蒸馏葡萄酒(白兰地)的反倾销调查。2023年中国进口白兰地总价值接近20亿美元,其中多数进口源是法国。
日前,商务部决定自2024年6月17日起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相关猪肉及猪副产品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另据此前媒体报道称,中国业界正在游说政府对欧盟乳制品开展反补贴调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在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对于国内产业提起的申请,调查机关将依法进行审查。符合立案条件的,调查机关将启动立案程序,依法对外披露和发布公告。
李大伟认为,这是一次精准反制,“除此之外,我们手里还有很多牌”。
复旦大学中欧关系研究中心副主任、上海欧洲学会副秘书长简军波认为,欧盟最终发布征税决定并实施是7月4日或之后。在此之前,我国政府通过与欧盟的谈判和与个别成员国的商谈,有可能促使欧盟就相关关税水平进行调整。倘若欧盟一意孤行,中方可对欧盟粗暴贸易举措做好针锋相对的反制准备。简军波还强调,为实现精准回击,应对所加征关税的欧盟商品门类进行细分,比如根据产地、碳排放标准、补贴方式、所含化学物质等各标准对欧盟商品进行分类,就某些细分产品加征关税,以实现精准反制,并借此增加其他国家相关产品进口,在实现精准回击的同时巩固与相关欧洲国家关系。
中欧经贸能不能好好合作?
合则两利,斗则两伤。事实上,中国电动车产业的发展就是良性竞争和开放合作的产物。在电动汽车领域,中国政府尊重市场经济规则,让众多车企同台竞技。比亚迪、蔚来、小鹏等车企以及宁德时代等电池制造商,就是在这样的创新竞争中相互比拼,不断强大自己,不断做大“蛋糕”。
在开放合作方面,德国等欧盟国家与中国汽车产业链供应链深度交融。近年来,宝马、大众等欧洲车企纷纷拓展在华新能源汽车业务。宁德时代、比亚迪、长城等中企已经或计划在欧洲投资建厂。广泛的合作空间和共同利益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
未来如何进一步增强中欧经贸合作,汽车行业专家表示,要成为全球企业,本土化是中国车企的必经之路。中国企业可以进一步融入欧洲本土,在欧洲建厂、成立研发中心、开拓销售渠道等,为欧洲带来更多就业,推动中国产业链在欧洲获得更加持续稳定发展。当然,具体在哪一国哪一地建厂发展,企业家们肯定会有各自理性的选择。
李大伟认为,针对大量的欧洲在华企业,我们可以成立国别合作园区,比如沈阳的中德合作区就是很好的例子,在园区内为中欧企业开展高水平合作创造更好的环境。李大伟建议,中欧还可以就应对气候变化、绿色发展等问题开展政府间和企业间的合作和研究,拓展中国与法国在节能环保领域、中国与德国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合作空间。在未来适当的时候,中欧可以共同探索中欧贸易投资进一步自由化、便利化,或推动欧洲经济一体化与中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有效对接等。
正如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李超所说,短视的贸易保护主义不是出路,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雨。欧盟若能认真倾听各界客观理性声音,停止将经贸问题政治化,必将给欧洲汽车产业发展与中欧经贸合作带来光明前景。
国际锐评丨对话磋商才是中欧化解贸易摩擦的正确之道
刚刚过去的周末,欧方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一事出现新动向。
22日,中国商务部部长应约与欧盟委员会执行副主席兼贸易委员东布罗夫斯基斯举行视频会谈。双方商定,就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案启动磋商。据欧洲媒体披露,中欧有关谈判将于未来几周在各层级展开。这一进展表明,中欧双方都有意愿通过对话磋商管控贸易争端,避免其冲击经贸合作大局。这也让各利益攸关方暂时舒了一口气。
也是在这个周末,德国副总理兼经济和气候保护部部长哈贝克对中国进行了访问。外界普遍认为,哈贝克此行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为当下的中欧经贸摩擦“降温”。在同中方会面时,哈贝克表示,当前形势下,加征关税是最糟糕的手段,将会陷入贸易摩擦升级的恶性循环,只有对话协商才是解决之道。这代表了欧洲内部理性派对欧方加征关税的反对态度,以及对可能引发严重后果的清醒认知。
近年来,欧方不断挑起对华贸易争端。仅2024年以来,欧方就密集出台了31项对华贸易投资限制措施,导致中欧贸易摩擦不断升级。以针对中国电动汽车为例,欧方从发起所谓反补贴调查,到宣布拟加征关税,很多做法都违背了经济规律与市场原则。
比如,欧委会在没有产业申请的情况下,以保护本土产业为由,自主发起针对中方的反补贴调查,缺乏证据的充分性和调查的正当性;欧方无视中国企业配合调查所提供的信息,人为捏造和夸大所谓“补贴”项目,违规裁定高额税率,严重违背世贸组织开放、公平、非歧视原则和多边合作精神。此外,据中国一些车企透露,欧方在反补贴调查中,索取中国电动汽车及电池企业生产经营、发展规划、技术工艺、产品配方等大量敏感信息。这实际是在借调查之名,窥探企业技术内幕。
透过上述行为,外界看得很清楚,欧方“维护公平竞争”的说辞根本站不住脚。欧方不过是以此为名破坏公平竞争,搞贸易保护主义打压竞争对手,遏制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势头,阻滞中国产业升级。同时也给美国盟友一个交代。
讽刺的是,欧方声称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是为了“保护”欧洲汽车产业,但连日来欧洲政界和产业界的批评声一浪高过一浪。德国数字化和交通部长福尔克·维辛指出,让汽车变得更便宜的途径应该是更多的竞争、开放的市场以及明显改善的生产条件,而不是通过贸易战和市场封锁。大众、宝马、梅赛德斯—奔驰等欧洲车企明确反对加征关税的做法,认为这将助长“保护主义、民族主义和孤立主义”。欧洲汽车产业界人士强调,对中国电动汽车设置高关税壁垒,将损害欧洲消费者利益,破坏欧中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也迟滞了欧盟绿色低碳转型。显而易见,欧方加征关税并不符合欧洲整体利益。
欧洲舆论分析称,欧盟内部的反对声浪以及欧方对中方经贸反制措施的忌惮,促使欧方一些人回归理性。他们意识到,一旦加征关税,会引发一系列严重后果,愿意尝试用谈判解决问题。
根据欧盟委员会制定的“时间表”,欧方拟从7月4日起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临时反补贴税。而关税是否全面生效,则要等到今年11月欧盟反补贴调查结束后确定。事实上,留给中欧谈判磋商解决问题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保护主义保护不了竞争力。中国新能源产业是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发展起来的在线炒股按月配资,不是“补贴”出来的,更不是什么不公平竞争。中方不愿看到中欧贸易摩擦升级,愿意通过对话协商,照顾彼此合理关切,用理性和专业的方式解决问题。与此同时,中方也希望欧方不要被意识形态思维和短期利益左右,与中方相向而行,通过对话磋商谈出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符合双方利益的结果来。正如德国经济学家费迪南德·杜登赫费尔指出,“欧洲和中国展开合作才能使双方相互受益”。